全区牛奶产量432万吨,同比增长11.3%。
高位发力,推进力度达到新高度
位于阿荣旗得力其尔乡马河村的呼伦贝尔赛科星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牛舍内,一头头高产奶牛被精心饲养着。“我们今年计划进牛5500头,2023年底可达到日产奶170吨。”赛科星牧场场长李雪飞介绍说。
这只是奶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奶业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奶业向更广、更深、更高水平发展壮大。
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统筹”,党政齐抓上下一心,拿出“真金白银”补短板,以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推动奶业发展达到新高度。内蒙古紧盯“奶九条”政策落实,先后5次召开联席会议压茬推进工作。多部门联合抓落实,相关部门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83个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奶业振兴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紧盯重点,“三源”基地取得新进展
基地采用的智能喷灌实现高效节水,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控制,实现云智能喷灌。还能通过精确计算和自动控制,向作物提供精准的水分和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专业的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苜蓿质量。
“全区90%以上全株青贮玉米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苜蓿干草平均等级达到二级以上,燕麦草干草平均等级达到一级以上,为牛奶产量、品质双提升提供了保障。”自治区农牧厅奶业处处长巴特尔介绍说。
种子是农牧业的“芯片”,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系着国家战略。内蒙古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加快良种奶牛扩繁步伐,持续巩固奶业振兴优质种源优势。
统筹谋划,产业链条达到新水平
今年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掀起红盖头。呼和浩特市将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形成“产在城中、城在产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加速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的步伐。
加强现代乳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伊利、蒙牛等大型本土企业做优做强,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为牵引,打造奶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带动奶业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发展;
鼓励中小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扩大生产低温奶、鲜奶冰淇淋、干奶酪等乳制品,有效延长产业链条;
奶业一二三产融合在农牧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伊利、蒙牛等全产业链奶企从一产出发,“接二连三”成为奶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在荷兰合作银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凭借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稳居全球乳业五强。蒙牛位列第七,创历史新高。